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例由克雷伯氏杆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而引起貉子死亡的病例。根据其临床剖检症状及实验室诊断方法,根据疫病流行特点提出综合防治方案,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克雷伯氏杆菌;大肠杆菌;治疗
目前能够引起毛皮动物肺炎的病原体种类比较多,主要是细菌类的病原体。常见的有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克雷伯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在临床上常呈混合感染。其中克雷伯氏杆菌肺炎是由克雷伯氏杆菌引起,能够感染鼬科和犬科动物,多见于鼬科。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鼻腔有分泌物,喘气声严重,有时感染动物还表现为颈部脓疱,破溃后能够流出粘稠状灰白色浓汁。克雷伯氏杆菌感染严重者通常表现为全身感染。大肠杆菌肺炎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肺炎。常呈败血性经过。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饮食废绝。本病也表现为周身感染,除了肺炎外,还能够引起严重腹泻及神经症状等。2014年8月,河北秦皇岛昌黎刘台镇某貉子养殖场突发肺炎,同时伴有轻微拉稀。全场感染率70%左右,死亡30%以上。经实验室检测为克雷伯氏杆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将情况汇总如下:
1 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该场子养殖貉子800只左右。是一个养殖多年的老养殖场,卫生条件一般。貉子50日龄左右均注射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犬瘟热和病毒性肠炎疫苗,经抗体检测,其犬瘟热抗体平均值达到185.75,合格率100%,肠炎抗体平均值29.6,合格率100%。该场8月18日开始出现肺炎病情,而后渐渐增多,截至到病情控制住一共发病550只以上,死亡率达到30%。具体表现为发烧,流鼻涕,饮食废绝,水样腹泻。病程2天。后期有便血和抽搐的情况,大多数病貉趴伏不动死亡。期间养殖户给貉子注射人用利巴韦林,同时用阿莫西林拌料,效果不佳。
2 病理解剖颈部有少量脓疱,肺部气肿,出血严重,肺叶呈肉芽状实变。胸腔有暗红色分泌物,气管环出血,有大量血泡。肝脏肿大,黄染。脾脏质脆,边缘钝厚,有暗红色出血斑。肾脏表皮有出血点,肠黏膜有出血点。开颅后大脑皮层轻微出血。
3 实验室诊断
3.1 犬瘟热和细小病毒性肠炎检测采用安捷胶体金试纸对病料的体液进行了犬瘟热和细小病毒性肠炎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排除了犬瘟热和细小病毒性肠炎这两种病毒性传染病。
3.2 细菌分离和鉴定取肺脏,肠道黏膜,大脑组织病料,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肺脏和肠道粘膜生长出两种不同形态的菌落,一种是圆形、边缘整齐、有轻微凸起的菌落。一种是浅黄色粘液状菌落,用接种环挑起可以引起拉丝。大脑组织平板能生长出单一的圆形、边缘整齐、有轻微凸起的菌落。将肺脏分离到的圆形菌落编号F1,粘性菌落编号F2。将肠道粘膜分离到的圆形菌落编号C1,粘性菌落编号C2。大脑组织分离到的菌落编号N1。经革兰氏染色鉴定,F1、F2、C1、C2、N1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3.3 生化试验取分离菌的纯培养物进行生化试验,结果F1、C1、N1发酵葡萄糖、乳糖和甘露醇。MR试验、吲哚试验呈阳性,VP试验、H2S试验呈阴性。不能利用枸橼酸盐。F2和C2糖发酵试验呈阳性、氧化酶试验呈阴性、H2S试验、鸟氨酸和精氨酸试验均为阴性,尿素酶试验呈阳性。综合菌落形态鉴定、革兰氏染色鉴定及生化试验结果可知,F1、C1、N1为同一种菌,为大肠杆菌。F2、C2为同一种菌,为肺炎克雷伯氏杆菌。
4 攻毒试验取体重在15~20g之间的清洁级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十只。分别编号1~30。其中1~10号小鼠腹腔注射培养18小时的大肠杆菌培养物,0.2ml/只。11~20号腹腔注射培养18小时的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培养物,0.2ml/只。21~30号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0.2ml/只。结果攻毒后24小时内1~10号小鼠和11~20号小鼠均相继死亡。试验7天后21~30号小鼠均健活。取1~10号死亡小鼠体液,能够再次分离到大肠杆菌;11~20号死亡小鼠体液能够分离到肺炎克雷伯氏杆菌。
5 药敏试验取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分别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选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阿奇霉素等11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大肠杆菌对硫酸阿米卡星最为敏感、克雷伯氏杆菌对阿奇霉素最为敏感。
6 治疗
全场使用1:1000倍稀释的聚维酮碘消毒液喷洒消毒,每天处理貉子粪便,处理完后用火碱覆盖消毒。上午全群投喂阿奇霉素,下午投喂阿米卡星。同时每天配合以电解多维、止咳平喘中药增强动物抵抗力,治疗2天后大群出现好转,第3天已经没有死亡病例,继续巩固治疗1天,大群基本恢复正常。
7 讨论
秋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饲养管理措施不到位,环境卫生较差,养殖场内致病菌数量众多;夏末秋初天气炎热、昼夜温差逐渐增大,貉子易发生感冒继而引发细菌性肺炎。2、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平衡甚至不足,饲料发霉变质,动物机体抵抗力低下。